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院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2003]1号文件),切实落实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加强我院课程建设,培育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2003]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高职教育素质的提高为的指导原则,坚持三个面向,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深化改革,初步探索出符合我系实际的课程建设的路子。
根据教学要求,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优化的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与教材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加大改革力度,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系列化。
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重视对社会需求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体现科技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特征。
二、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各专业要按照专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开发技术,参照国内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以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为重点,重点建设10门校级以上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质课程4门;开发与课程教学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优质教材10本;制作10个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加强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三、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内容和要求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以国家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为指南,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特色和教学资源建设等。其中,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等;教学方法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文件和多媒体资源库等。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制定科学的规划,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具有“四合理、一高”的教学团队。其中,“四合理”包括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合理、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合理。“一高”是指教师专业素质高。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研究经验和较高专业技能,并具有副高级职称或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与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特别重视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采用多种措施鼓励我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四、精品课程立项
1、精品课程申报条件:
(1)精品课程应是开设时间在3年以上的课程;
(2)申报的课程应有3位以上(包括3人)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职称或中级职称,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有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3)课程改革建设整体思路清晰,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体现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申报的课程应有完整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参考资料和一定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
(5)申报的课程,应已制作有部分或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初步完成课程标准、授课方案、习题、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
2、精品课程申报程序:
(1)精品课程采取课程负责人自主申报、教研室推荐、系组织初审后向学院推荐的程序;
(2)申报材料以学院申报材料要求为准;
(3)申报时间为每学年初,具体时间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时间为准;
(4)学院正式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建设精品课程”。
五、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与验收
精品课程建设的运行管理在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监督,系具体实施,验收由系初评,再推荐到学院评审:
1、课程上网。院级精品课程必须完成课程的网络多媒体课件,由信息中心负责组织登入校园网络。课件制作要求,执行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技术、网络维护。课程建设组负责升级。每门上网的院级精品课程的年更新内容比例不得少于10%。
2、日常管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行半年检查制。检查工作由系进行,课程负责人向系提交课程建设自查报告,内容包括个子项目进展程度,资金使用,取得成果、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建设计划,检查工作安排在学期结束之前。对存在问题的课程,课程负责人写出整改计划并进行整改建设,三次复审不合格者,取消该课程负责人课程建设资格,并把课程检查意见汇总报科研处。
3、结题验收。建设期满后,由科研处组织专家参照《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项目“课程建设目标和实施计划”评估验收,验收合格授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称号。验收不合格,不授予称号,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为一年。整改仍不合格,取消资格。该课程及课程所属教研室不得参加下一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
4、系将从院级精品课程中择优向学院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
六、精品课程建设资金管理
院级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按学院要求给予1万元的课程建设经费,资金管理按学院有关规定实施。
1、项目获准,学校划拨0.5万元经费,用于第一年建设;
2、年度检查“合格”,进入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继续投入0.5万元;
3、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范围:购置教材、教学参考书、试题库或实验资料;购买小型必需设备;开展教改试验、调研、学术研讨、培训活动等;允许使用经费的30%以内用于网络课件制作劳务费。大型设备购置,与课程建设无关的资料、复印费、报刊费、其它劳务酬金等不能在课程建设经费中开支。
七、精品课程相关奖励
获得精品课程称号,除享受荣誉称号外,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的奖励方式按学院有关规定实施。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2009年11月